姜健:真实生活的影像,才是真正鲜活的影像

发布: 2016-12-02 00:00 | 作者:殷玉淼 | 来源: 设计·中国

  编者按:2016年11月10日,第六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包括:回顾展、邀请展、试验展、学术展、推荐展、主题展和对话展等七大板块。《设计·中国》对著名摄影家、本次摄影展活动《1986·影像记忆——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回顾》研讨会嘉宾姜健进行了采访。 

  姜健,祖籍河北。现任河南省艺术研究所摄影艺术工作室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会长。

 

 

   姜健

  设计·中国:你对本次研讨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姜健:最大的感触是摄影的精神需要传递,在当时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一些热血青年对精神方面的追求是很渴望的。在那个年代做摄影没有过多的功利和私心。随着时间的变化到了今天,我们看到了当年的那些珍贵的影像,记录了那个时代,而“和平年”其实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设计·中国:如今,喜爱摄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摄影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您对摄影界的年轻一代有哪些忠告?

  姜健:在数码革命以后,摄影走向了大众,用手机拍摄身边事物越来越普遍。但这也存在影像泛滥的问题,在娱乐的同时,也要有一种责任即我们要留下怎样的作品给后人,不仅仅是私人摄影更要关注对社会的记录。因此我们需要有一批人,长时间的、系统的、有深度的去拍摄国家、民族的一些人和事,来记录一个年代的历程。

 

  设计·中国:那您觉得像《时间去哪了》以那种方式去记录有着怎样的意义?

  姜健:影像系统记录着从出生到长大的点点滴滴,看似是个体的记录,但它的情感也可以变为一种公共情感,也印证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

 

  设计·中国:您认为一个摄影作品的好坏如何评判?

  姜健:一个摄影作品的好坏在于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意义,一个好的摄影作品应该有社会的价值、文化的价值、文献的价值,到最后就该有市场的价值,综合而言就非常有价值了。

 

  设计·中国:以您现在对摄影的理解,如果回到30年前,您最想拍摄什么?

  姜健:最遗憾的就是当年下乡时,没有留下一张影像。我想把我在农村生活的春夏秋冬、点点滴、那种和农民一样的生活状态记录下来,只有记录真实生活的影像,才是真正鲜活的影像。

 

 

  

(编辑:殷玉淼、刘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