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12月02日,第六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包括:回顾展、邀请展、试验展、学术展、推荐展、主题展和对话展等七大板块。《设计·中国》对著名摄影家、本次摄影展活动《1986·影像记忆——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回顾》研讨会嘉宾肖萱安进行了采访。
肖萱安,男,陕西西安市人,1960年出生于武汉,大学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宜昌市群艺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当代摄影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宜昌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肖萱安
设计·中国:对本次研讨会,您的感触是什么?
肖萱安:首先,我觉得很亲切,这是一个回顾,那86年的影展历历在目。其次,对于同时代的摄影家而言,历经三十年,我们从一个20多岁的摄影师到现在变成一个老摄影师。另外,当时获奖后对我的人生轨迹以及我对摄影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影响:获奖前我喜欢纪实摄影,后来我逐步用当代摄影、观念摄影去拍摄作品开始转向当代艺术摄影。我觉得当时的展览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转折点。
设计·中国:您从事摄影领域多年,对获奖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
肖萱安:关于获奖,时光磨砺,所感也是不断变化。起初作品获奖,那是满满的喜悦感,自豪感;如今,心态更加淡然的,更看重的是:我可以为摄影做些什么?做的作品是否含有自己的思想?它对摄影界甚至艺术领域有何意义?
设计·中国:您以现代眼光去看86年的作品,有何感触?
肖萱安:虽然时代早已不同,但它们还是一些很优秀的作品,那些作品主要为纪实摄影,所以都较为准确、真实地反应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凸显了当时的时代主题:寻根。另外,它们经得起历史与人民的检验,是摄影艺术领域的精华。
设计·中国:您是如何评判一部摄影作品优劣的?
肖萱安:首先,我们必须认清一点:能否获奖,并非是评判一件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其次,这需要根据不同摄影技法来评判:就纪实作品而言,作品本身必须充满真实性与客观性;就当代摄影艺术而言,艺术家需要将自己的独特理念体现在作品中,即作品必须要有思想性与观念性。
设计·中国:若让您回到1986年,你最想以什么方式拍摄?
肖萱安:就当时社会现状而言,应该会选择,受到大众所认可的纪实摄影;就艺术本身而言,则会倾向于将摄影作为工具,透过艺术手法,融入艺术家本身的思想的当代摄影艺术。但无论是何种方式,都不能脱离摄影的本质:时代性。
(编辑:韩晶晶、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