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娟:诚实生活,诚恳设计

发布: 2015-09-27 00:00 | 作者:陈奕林、车绮晨 | 来源: 设计·中国

  张小娟,现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副教授,美国东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会员,美国专业设计协会会员。

  发表论文:《从概念书籍看书籍设计的N 种可能性》,《想象力远比知识重要》,《教学中转向关注主观体验性的课程实践》,《数字时代的视觉迷乱》,《传统老字号与现代企业形象设计》等。

  优秀作品曾在国际各大设计展中参展:NEW FORM国际图形探索展,国际米兰设计展,秘鲁国际海报展,韩国国际数码设计展,韩国大邱国际海报展,东+西国际海报设计展青年设计师邀请展等。

  参与众多国际型学术交流活动:2015年9月,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Peter Burke教授讲座翻译,2013年1-8月,美国东北大学访问学者,同年于美国麻省做全英文公开讲座:水如镜—略谈平面设计中的东方精神,2012年美国专业设计协会年度优秀作品展中国巡展展览总监,2010年6月,赴德国柏林艺术大学Sticks+Stones国际课程合作项目主要导教师之一等。

张小娟 生活近照

   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

  设计中国:老师,您好,请简单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在视觉领域中所倾向的设计理念和学术观点吧?

  张小娟:我觉得有句话大家都听过:Less is more,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说过的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少即是多。我欣赏简洁,实用并且适用,同时还有它美的表现的设计。设计与纯艺术不太一样,它一定是要能用的,并且一般来说会有一定的设计目的,好设计不一定炫目,但是要能解决问题,并且实际、好用。毕竟设计是服务于人的。

  设计中国: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您有很多值得骄傲的成果,(在您设计生活中)您认为平面设计有其怎样的独特魅力,它给您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有趣的改变。

  张小娟:其实,我不觉得自己有多么令人骄傲的成就,但我个人觉得我还算比较努力。我是愿意跟学生一样努力的,也很愿意融入学生,跟学生一起探索。学这一行,保持好奇和愿意探索的心态很重要。谈到对生活有什么改变,毕竟进入这个领域也有十多年了,确实受到一些影响。比如我以前很随性,也不太善于整理,但是进入平面设计这个领域以后,开始爱整理了,特别爱分类。尤其学习平面的同学就知道我们有层级,类别,序列的概念,尤其编排设计创造中有严谨。我还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比如说做饭,我现在做饭都会比较注意摆盘,搭配,觉得很有意思。

  设计中国:设计来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务于生活,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设计在专业领域与社会大众领域双方面的价值的?

  张小娟:从最简单的点说起比如我们学校的海报,当然我们院系里还开设有海报设计的课程,教学上来讲这是视觉传达设计学院的课程,我们要研究它,探讨她。但海报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画面,还有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广告是用来广而告之,传递信息的,它有它的实用功能。还有一点是,我觉得每件设计作品都有特定的思想态度在里面,如公益海报,呼吁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又如公益性行为,如做包装设计时,考虑到材料的环保等,在这个设计流程中便把设计师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态度展现出来。

  设计中国:在你的设计旅程中,是否遇到过给予自己重大启迪的人生导师,他(她)给您的设计生涯带来了怎样的帮助与成长?

  张小娟:我觉得我挺幸运的。无论是从以前学画画还是到现在做设计,这个过程当中所有的老师都很好,但单从我学设计来讲,在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吕文强教授,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仅是专业上的,很多时候他说的话拿到现在来说也很有道理,吕老师特别有耐心,他说过一句话:“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做完整,比你做得好做得漂亮还重要。”当然我们当时还有有很多很有魅力的老师。我觉得这些教你如何做事情,做人,如何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老师,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确实很重要。

  生活中的点滴色彩:抓住那一瞬间

  设计中国:老师您的摄影作品“美国表情”系列参展国际摄影双年展,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拍摄“美国表情”中的所遇、所思、所想吗?

  张小娟:其实我在摄影领域还只是个新人,毕竟我是平面设计出身,不是摄影专业。拍摄《美国表情》系列是一次很偶然的机遇,拍摄过程中也特别有意思。象我们做设计时间久了,对画面,对形式感是有一些直觉上的东西的。其中有一张是:一个黑人小女孩,特别天真烂漫,她还那么小,还不知道一些大人的事情,她将她妈妈正在晾着的文胸拿下来,戴在身上,而且头上戴着两顶帽子,脚上穿着她自己喜爱的鞋子,在阳光下骄傲的走。我觉得这个画面特别美,一定要拍下来。我也没有特别的摄影技巧,纯粹是直觉上觉得那个画面特别好,想要去抓住它。现在,通过和许多摄影师好友以及同事一起探究,也向他们学习了很多。

美国表情(其一)

  设计·中国:您有多项海报作品在众多的国际设计展览中展出,在与国内外众多优秀的作品同台展出、交流欣赏中,内心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张小娟:其实,内心挺高兴的。参展是一个我们去展现自己,去输出自己文化观点的时刻。我们虽然是中国人,但不能把眼光只看向国内,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态度要通过专业的方法去表达和传播。而且更广义来说我认为文化不应该分国家,它是全人类的财富,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活动是一种分享交流。我觉得有时候可以把自己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居民,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外界的交流等真的是越来越便利了。我鼓励同学们多看好的东西,开拓眼界,不要把自己的眼界只放在一个小范围中。 

  融入感情,热爱生活

  设计·中国:在您众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中,最钟爱哪一个设计作品,它的背后蕴涵着怎样的故事?

  张小娟:在我自己的作品当中,说实话我都喜欢但又都不是特别满意,我总期待我的下一个作品可以做的更好。但我有一件作品,其实更像艺术作品,我很喜欢。这个作品在技巧上没有那么复杂,是个简单的装置,然后我用了六个圆形的画框,这上面本来是绷了油画布的,我把上面的布都扯下来,我把我妈妈三十年前亲手织的一块原白布(那是她亲手纺的,尽管那块布并不完美,上面还有很多线头)很仔细地把它绷到画框上面,然后在每个框子上又组合了一个不同形态的闪光的珠子,大小不一样,有银的,金的,珍珠等等。为什么呢,因为六个点在中文里是省略号的意思,我就把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作品(我还写了很长的一段话,但是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作为我对母亲母爱母性很局促的一个表达。我把这件作品挂在展览厅中很大很重要的一个位置,给这样原初质朴的感情和质感一份尊重。它不复杂却是一个很真诚的作品。

《省略号》

    设计·中国:您在很多艺术领域都有建树,从平面设计到摄影,您是如何汲取灵感并运用到不同的形式中的?

  张小娟:我觉得需要有一个真诚的表达。我有时甚至不会介意这是平面设计还是摄影,我很提倡大家要有广泛的兴趣,多宽泛都没关系,只要你真诚、热情、愿意表达。当然,你选了你的某个专业方向,也要把你的专业去学好,它把你的纵向的知识越挖越深,同时其他相关知识也可以做一个横向支持和补充。这样相互发生作用才会丰富。兴趣广泛对你的作品的质量,对生活的思考会是有益的补充。简单地说就是热爱生活吧,做设计一定要热爱生活。

  设计·中国:您最近有新的创计划吗?

  张小娟:有的。我最近在做一套字体设计,你知道民间的那种合体字吗?比如说万卷书香,黄金万两啊等等。它是合在一起的,看起来像两个字,其实你也能够看得出来四个字,我现在把这些中文字再做一遍,再翻译成英文。然后用咱们中国传统的方式把英文再做一遍。就等于这套字中国人外国人都可以看懂。

万卷书香

黄金万两

  设计·中国:当下,有许多人觉得平面设计是设计行业里门槛最低的,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者加入到这个行业来,您怎么看这种热潮?

  张小娟:我觉得越来越多人关注,其实是一件好事。但也有一个现象,的确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学平面设计,包括有的人去社会培训,但毕业后也不一定去做设计,但我觉得的越来越多人愿意学是个好事,它对平面设计本身是个很有益的补充,这么多人探究,你必须做得很好,才能出来。普通人来学,也会提高其对生活的关注,对他的生活也是有影响有帮助的。

  设计·中国:对于即将跨入平面设计专业领域中的学子,如何更好的发展自我,您有什么建议吗?

  张小娟:我建议大家保持兴趣的宽泛,兴趣越广越好,在这个年龄可以尽情尽兴地去努力。还有一个建议,就是希望同学们愿意去学一到两门语言,如果你能会一两门外语,它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能够让你更好的看世界和了解学术领域最前沿的信息。比如通过以前特别努力学习英语,我现在找国外的学术资源和看国外网站信息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可以接触更多的资料资讯,对于你的成长与学习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还有,我很认可学校以艺术学科为主体,文学、工学相关专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科布局,咱学校定位于“实践教学型”高等设计艺术院校,也是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实咱们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买实践型设备,学校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我们同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常去实践使用。

 

  

  优秀设计作品:(部分如下)

  《泉城会玩》   

《多彩大邱》

  《雷锋MORE》  

 

  

编辑:高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