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线庐:中国现代手工艺要坚持特色发展

发布: 2013-10-14 00:00 | 作者:郭线庐 | 来源: 设计·中国

    编者按郭线庐,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2013年9月24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建校四十周年学术活动“第七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围绕学院手工艺发展相关问题,《设计·中国》(design.cn)记者现场对郭线庐教授进行了采访。 

 郭线庐 

  设计·中国:西安美术学院是最早发起手工艺学院展的五所院校之一,如今学院展走过了七年,今年更是走进了社会,当时举办学院展的初衷是什么?从展览的发展角度来看,学院展下一步值得研究的地方在哪里?    

  郭线庐:举办展览的初衷主要是希望能够为有工艺美术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当时还有几个客观原因:第一,专业目录的调整。随着时代的变化,一些新兴学科逐渐建立发展,削弱了工艺美术的发展。第二,因当时社会上的观念变化和市场需求调整,工艺美术很多专业在市场上都在走下坡路,这就直接反馈和影响到教学一线的课程内容。这种情况下,这五所坚持工艺美术相关专业设置和发展的院校就想办一个院校之间的交流展,就工艺美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展览互相交流讨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变化,我认为现在有三个问题需要研究:第一是传统之美,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对中国传统美学文化的研究非常有意义,有些专业实际是想把传统的手工艺恢复过来,继续发挥它的优势,这种传统美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第二是现代之美,现代艺术中新的材料和观念带来了一种新的形态美。特别是这届展览非常明显地显露出了它的优势,材料、工艺、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三是未来的科学之美。手工艺作品离不开手段和材料,手段和材料很重要的平台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给手工艺带来了很大的空间和奇迹。这三种美通过这七届展览都显露出来各自研究的优势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确实值得研究。    

  设计·中国 学院展刚开始办的时候,行业的环境并不是太好,从教育的角度来说,1998年学科也进行了目录调整,工艺美术变成了艺术设计,现在艺术学上升为学科门类之后,工艺美术专业教育又有一种回归的趋势,您觉得这一前一后的变化,工艺美术在内涵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郭线庐:首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学科目录调整是大环境下的产物。从模糊认识,到逐渐认识,再到现在加深认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步,认识到了手工艺的重要性。其次,高等院校把对自己学校的特色研究作为研究重点,找寻自己研究的重点是很重要的。我坚持各自特色发展这个专业,一定要有特点,各有偏重。这样它的内涵就有优势和深度了。最后,第七届展览跨出校园,进入社会这个大舞台是一大进步,也是新观念改革的成果。高等院校手工艺研究的最后目标是让产品进入社会,通过社会这个载体和平台,检验和了解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    

  设计·中国 西安美术学院是很注重西部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的,在这些年的发展上,西安美术学院在现代手工艺专业的教学领域有什么样的经验和理念?    

  郭线庐:西安美术学院具有地理上的优势。第一,地处西部,民族众多,有非常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第二,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资源丰厚。但这些仅仅是一个方面,是我们可以汲取、了解和传承的其中一个内容,并不是全部。所以要用两种观念和思维并存的方式办好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也要着眼当代和未来,要不然办学就失去了意义。我还是希望能够通过现在这样的平台或是其他形式与手段,继续探索新的手工艺的观念和技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现代的语言和理念,做出更美的东西。    

        采编:韩明 贾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