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伟:跟随潮流做设计

发布: 2013-12-17 00:00 | 作者:胡金凤 | 来源: 设计·中国

  编者按:付志伟,工业设计学院讲师(硕士),工业设计学院交通工具设计教研室副主任。毕业于济南大学,后在北京理工学院读研,在读研期间参与北京残奥会无障碍设施设计等项目。同时从事设计史拓扑网络、工业工程创造学、智能材料、弱势群体设施、RAMSIS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拥有多项专利。带领的学生更是在世界华人大赛中取得1银2铜优秀奖数名的好成绩。11月20日,《设计·中国》网站(design.cn)记者对付志伟老师进行了采访 

  设计是不断认知的过程 

  设计·中国:您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您的学习经历,教学经历? 

  付志伟:我的本科就读于济南大学,主修机械设计和工业设计,在外出实践的过程中接触的是商业的工业设计和通用设计。我认为文科的工业设计和理科的工业设计是有区别的,文科是偏向于外观设计,而理科更加偏向于功能的设计。因为在公司里面内部的机械结构和技术支持是由公司决定的,而我们主要研究外观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不足,在工作实践后选择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的艺术学院的研究生,研究方向是产品设计和通用设计方向,07年毕业之后来到了山工艺教书,主要任职产品设计和软件的教学,在学院成立交通设计专业之后,便担任交通设计研究副主任,现在主要负责产品和交通设计两方面的教学。 

  设计·中国:那您在攻读研究生时有什么收获? 

  付志伟:研究生整体的设计思路或教学思路和本科最大的差异在于两点:1.系统性更强,本科四年的学习经历建立了一个系统,而研究生就是对本科阶段的深化。2.在研究生阶段,学生与老师是一种相对合作平等的相处模式,学生可以与很多不同层次的设计师通过不同的项目接触,弥补在本科阶段的“死读书”的不足。 

  每一次竞赛都是不断地超越 

  设计·中国:您带领的学生,在世界华人创新大赛有突出的表现,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付志伟工业设计学院将产品设计竞赛作为激发学生创意灵感的一种途径,也使学生拥有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而世界华人杯只是其中的一个平台。当时世界华人杯竞赛,我们是分为三组来做,一个是以产品专业的设计思想,以功能为先导而做的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一组是做文化产品,如旅游纪念品,休闲产品和情趣化的产品,还有一组是做高科技的概念型产品。这三组由于当时准备的非常充分,所以才会拿到了多个优秀奖1个铜奖2个的单项1个银奖,但是华人杯的表现并不能代表山工艺的学生的实力,而是通过充分的准备而获得的成绩。 

  设计·中国:你希望学生在本科期间怎样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付志伟:我非常推荐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如设计竞赛,WORKSHOP,校外的专家进行的访谈,或者参加一些讲座等活动。我们展开的活动很多只是一种参与性活动,并没有专业上的深化,而我们通过一种专业的竞赛平台,用充足的时间准备,来弥补学生能力上的不足,以适应设计专题的需求,并和不同的专业的同学进行良性的交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设计·中国:在您众多的参赛作品,有没有您印象最深的一件,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 

  付志伟:印象比较深的是近年来做的台湾“光宝杯”的比赛,他是世界华人圈子里面最高级别的竞赛之一,而我当时的作品是叫“共生”,它是在一个微型环境内有不同的生物、不同的生长体系的共生依存结合的科技生态系统,可以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享受并且给环境带来新鲜空气的补充、新的能源。它主要是一个立体的养生皿,将金鱼的鱼缸和无土栽培的栽培箱,太阳能的面板,以及包括一系列的电器装置而整合一体的设计,当初提出这个概念主要是为了将ECO低碳环保的概念融入到真正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朴实的设计和自然生活之间的关系。 

  设计·中国在您诸多的设计作品中,您怎么样把设计和功能统一的呢? 

  付志伟:在工业设计中,就是以功能设计为主,其次形式追随功能。在产品设计中首先满足功能上的要求,然后再给予一定的美学设计。现代的工业设计都是继承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功能和形式应该是相得益彰的,不会顾此失彼。 

  设计·中国:在如今的社会情况下交通拥挤和交通工具所造成的一些污染问题很严重,您可以对此给我们谈一下对交通产品的改进吗? 

  付志伟:在如今交通工具的发展可谓是“百花争鸣”,不同理念,不同技术,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结构都能催生出来不同的设计观念或者设计形态。在一些车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些有机的,抽象的,科幻的概念车,这都是对传统汽车的大胆改进,使之更加符合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趋势。通过不断的提升技术,制造产业不断的升级,未来设计会使汽车超越代步工具而成为未来伴随着我们生活,绿色、环保、情趣化的,朋友一样的存在。 

  设计·中国:如今智能材料是当今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您对智能材料也一定的研究,请你跟我们谈一下当下对智能材料的看法? 

  付志伟:材料、结构与外观的关系在工业设计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智能材料是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化学或者物理的改进,使现在材料比原来的材料多了一些新的特性。中国现在对材料的认知是和世界同步的,但是在材料的具体运用上,由于并不具有充足的财力或者科技能力,因此现在只是处于起步的阶段。 

  设计·中国:您可以谈一下你在参与北京残奥会无障碍设计等项目时的感受吗? 

  付志伟: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负责的内容是残奥会无障碍设计基本参数的测量和人机交互推演的工作,在人机工学、环境行为学、人机交互的角度上使产品更加符合弱势群体的需要,所以我认识到“为真实世界的设计,才是优秀的设计”。 

  设计·中国:您觉得在团队合作中,最提倡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付志伟:个人感觉团队合作应该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团队合作中个人应该准备充足,这样在团队交流中才是一个良性的交流;二是团队合作中个人应该积极的解释自己的设计观点;三是在交流中要深化自己的东西,理智的、逻辑的判断,而不是迷失自己,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未来的设计是可以想象的 

  设计·中国:您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的特点是什么? 

  付志伟:随着全球的污染问题,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可能优先考虑低碳环保和节能,人与车的关系可能发生一些变化,可能会变成你移动的“家”,会有更多层次的交流途径。随着多媒体技术,微触感技术的逐渐融入,在车内的互动也会有新的进展。而新材料的运用可能会使我们的车的外观变得更加夸张、绚烂,车体结构的改变会减少车的占地空间等等。 

  设计·中国:现实中毕业生除了改行外,真正从事工业设计的很少,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再结合您多年的教学经历,您对大多毕业生只能做外观设计的原因? 

  付志伟:在学校里,学生是以基本的产品结构设计,功能设计及美学设计为基础的,而不像工程师对结构有深刻的掌握,公司里的门类分工越来越细,工业设计会被理解为做外观设计,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阶段问题,片面的理解工业设计就是要去做外观。如果把产品设计作为一个系统的设计去理解的话,那我们的就业观念就不会那么狭隘了。 

  设计·中国现在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的时候就考虑到创业,您对此有何看法? 

  付志伟:大学阶段培养的基本能力来说,它离创业的要求还是具有一定距离的。在创业之前应该对自己能力有一定的考量,然后再判断创业的难度,如果能力不足,又没有进行一个合理的策划,那么创业难度就很大。我想建议大家在本科创业的时候应该与正在创业的人有一定的交流,并且与自己的能力、创业方向、目标结合起来,制定一个合理的创业计划,最后再做一个创业的判断。 

  设计·中国:除了设计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爱好吗? 

  付志伟:我比较喜欢看动漫。动漫里面会有一些纯粹的情感,会跟人产生一种共鸣,它没有年龄和环境的界限,这也会给我的设计带来无限的灵感,让我的设计更加新颖。 

编辑:胡金凤 殷晓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