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焱:设计源自于生活

发布: 2013-12-06 00:00 | 作者:张焱 | 来源: 设计·中国

   编者按:张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工业设计学院公共设施教研室主任 。自2001年留校任教以来,先后出版《设计的故事》、《公共设施设计》、《工业设计原理》等多部专著及教材,并在包括国家级核心期刊在内的专业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取得国家外观专利8项。先后承担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迎宾机器人及纪念章、青岛海湾大桥整体涂装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设计作品“便携摄像机设计”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并有多项作品在文化部、教育部、中国美协及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所举办的展赛中获奖11月18日《设计·中国》网站(design.cn)对张焱老师进行了采访。

                                          

  设计师要培养广泛的爱好  

  设计•中国:您能不能给我们谈下您的学习经历、教学经历?  

  张焱我是咱们学校工业设计学院01届毕业生,到今天执教正好12年了,期间在南京艺术学院读了一个统招委培的研究生,算是给自己充充电。12年来,越是教设计,便越是爱设计,更加喜欢设计教学。现在想来已经比自己的学生大一旬还多,作为老师的责任感也觉得更重了。  

  设计•中国:请问您觉得南京艺术学院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有什么不同,在南京艺术学院读研期间您收获了什么?  

  张焱:南京艺术学院算是我第二母校了,毕竟在那生活学习了整整3年,现在还时常回去看看自己的老师、朋友和同学,其实还是有很感情的。与我们学校不同,南艺是一个集音乐、美术、舞蹈、设计、人文、演艺于一体的综合类艺术院校,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影响、交融会更方便一些。比如说,我们学校,学工业的同学可以轻易的与学环境的同学交流;在南艺,学设计的同学会很容易与学音乐、舞蹈、甚至学表演的同学做朋友,谈谈对艺术的理解,这点的确不同;另一方面,我当然要感谢我的导师,何晓佑院长,一方面,他拓宽了我对设计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他对学生平易近人,事必亲躬的态度,也深深的影响到我今天的执教态度。设计师生之间,似乎朋友的交流多一点会更好。  

  设计•中国:您觉得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需要有怎么样的爱好呢?  

  张焱:首先,阅读应该是贯彻一生的爱好,法国极简主义设计师菲利普•斯塔特说过一句话:“设计师应该阅读除设计之外的所有东西。”我想就是这样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行动或思维上的限制,很多经验不可能从生活中直接感知,很多智慧也只能通过阅读加以完善,这也正是读圣贤书,则见贤思齐的道理。所以,要多看一些经典的,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证明是好的东西。中国古代的文人大都有琴棋书画的爱好,作为一名设计师,我想这些爱好不仅是“风雅”,也一定有其千年传承的价值。举个例子,琴是什么?琴代表着音乐,音乐则是无国界的语言,通过不可视的节奏与旋律来传递真实的感情;棋又是什么?中国围棋称之为“手谈”,其实是逻辑思维的战略对抗,它是一种近乎于哲学的智慧;同样,“书”则是指的书法艺术,是一个抽象的东西,是中国文人最传统的“构成”教育。绘画则完全在通过点线面以及色彩的力量,达到画者与观者之间的情感共鸣。我想,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或是对弈与丹青,这些东西总归与设计相同,都是在引发情感共鸣。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设计,先文艺”。一名设计师,就需要具备这种素养,可以让别人直接理解你的作品,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作品本身来表达你的情感。  

  设计要方便人们生活  

  设计•中国:您曾经设计过紧急救生伞,多用救生设备等作品,能否给我们谈谈您的设计灵感?  

  张焱:《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舜帝为逃避家人的暗杀,在高屋持笠而下,安全逃遁的记载。这也就是紧急救生伞的基本创意。很多人以为降落伞是西方人首创的,读读《史记》也许会发现,那样理解不太准确。因此,像《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的名著,设计师也很有必要仔细的研究研究。比方说,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的设计,其实多少暗合了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宝钗的“金玉良言”的意思,当然,很多设计师不太知道,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还有“木石前盟”的典故,也就没办法用这两种材料做东西。其实,《西游记》中的设计命题也很多读读《水浒传》,起码设计师就知道了用户分析的道理,读读《三国》,我们也就知道了公司竞争之间的谋略,这些都是设计创意,算不得灵感,灵感更多是生活中最直接的东西,也是最打动你的东西。  

  设计•中国:您觉得做工业设计是为了什么?  

  张焱:做工业设计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有点大!狭隘的说,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往深里想想,可能是让我们更艺术化的生存,让我们生活的更能称之为“人”。当然,我说得不一定对,起码,现在我是这么理解的,谢谢!  

  设计•中国:您觉得学做设计师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  

  张焱:其实很简单,就是模仿,任何学习过程都是模仿、重构与再造的过程,这一点我在《设计的故事》中说的很清楚了,很多学生认为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新就无法“山寨”,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学习设计与设计是两个事情,没有必要的知识借鉴与重组,何来创造?另一方面,我觉的作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应该,也必须多多借鉴传统智慧,将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通过现代设计的方式予以现代化,这一点,我完全认同潘院长的思想。  

  设计•中国:据我了解,你做公共设施设计已经很长时间了,从风格统一性来说,公共设施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在风格上要尽量与城市风格保持一致吗?在设计时要尽量考虑哪些因素?  

  张焱:公共设施与城市文脉应该具有相关性,在满足应有的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照顾到周围的环境特征,最好能形成微景观,这就太好了。公共设施设计,考虑的因素很多,我想,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其所在区域民众的共性需求与共同的生活特征,当然也包括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等,这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事情,总之,公共设施不是为个人服务的,它是为群体服务的,必须要考虑到它的普适性。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学习时间  

  设计•中国:现代高校的公共空间与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紧密相连,但是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公共空间利用不当,没有自己学校特色,您如何看待个性化设计在高校的发展空间和现实意义?  

  张焱:前几年,很多城市为了解决大学扩招的问题,都在建设“大学城”,我想,你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建好大房子,还没有来得及添置家具的问题,呵呵,是这样吧!不要急,慢慢来,所谓学校特色,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设计•中国: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只能做外观设计,甚至有些都选择转行,您怎么看呢?此外,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学生只能做外观设计这种问题呢?  

  张焱:只做外观也不见得是个问题,当一个时期我们的技术储备,创新能力还不够的时候,拿一些产品进行改款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最初美国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竞争的时候,双方也都是拿外观说事的。日本、韩国也都经历过这样的历史时期。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越来越强,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善。我担心的倒不是只做外观设计的问题,而是很多学生连外观也做不好,设计基础没学好,三大构成没学好,抽象审美没解决,设计表现不准确,所以只能改行了!这里面当然有老师的问题,起码讲授的方法有问题,学生不爱听!当然,也要学生自身的问题,好逸恶劳,不求甚解,沉迷网游,课程知识结构无法架构,这些都是问题。当然,我这么说,绝对不是替老师推卸责任,只是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要总是好高骛远,我想,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将自己的课程上好,同学们也都能将自己的每门课程学好,似乎你说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谢谢!    

   采编:周彦姿 

   

   

  2004年,“便携式数码摄像机”设计入选全国十届美展(王智、张焱)  

   

   

   

   

    2010年,承担“2010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迎宾机器人”外形设计任务  

项目艺术指导:潘鲁生

设计师:张焱、张雨滋

   

  2010年,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纪念章  

   

   

     

   

  公共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