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建筑师——王澍

发布: 2018-10-22 00:00 | 作者:许沁诺 | 来源: 设计·中国

  悠悠古中国在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同时,也留下了无数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与材料,也奠定了中国建筑师王澍“以旧材料纪念过去,同时又采用现代形式”的设计理念。2012年,凯悦基金会授予中国建筑师王澍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想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王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被誉为“中国最具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家”。王澍生于新疆,成长于西安,北京。先后考入东南大学建筑系,当年这位大师恃才傲物,持有反派精神与老师抗衡,但是不可否认他的专业水准。在同济大学大学读博期间,他写的《死屋手记》,一鸣惊人,锋芒毕露。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是建筑师发展的大契机,王澍却选择与妻子隐匿于江南,博士之后的10年里没建造过一座房子,愿意放下脚步去做慢的事。十年内,他反复思考,看书喝茶,与工匠们共同学习。10年期间,也坚定了他做建筑的风格,将山水融入现代建筑,传承中国的传统园林之美。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众多高楼耸立在城市中,甚至很多人把摩天大楼当做一个城市的标志。王澍却一直秉持“重建当代中国的本土建筑学”为方向,反感现代城市建筑。2010年的世博会上,王澍设计的宁波滕头馆,是一栋由回收旧瓦砖做成的建筑。装饰滕头馆的三面墙体,都是从宁波大小村落收集来的,表达他的生态设计理念,是一种碎片的方式,构建成一种新的东西,让参观者感受一种生态环境,体验浓郁的江南民风。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在当代建筑美学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和书院精神。摒弃了轴线对称关系的手法,意在营造园林城市的氛围。王澍大量使用了废弃的旧瓦,复活那些有尊严的材料。意在构建东方建筑学的范本,而正响应了当代提倡的可持续性发展。传递“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与传统中国。同样,王澍封存了几代宁波人的记忆,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与沧桑。为保护城市建筑模式,以山,水,海洋为设计理念,将整个宁波博物馆设计成一条上岸的船,体现了宁波地理形态和作为港口城市的特色。                     

  从中国的山水到人文,传统因素共同组成了他的建筑风格,呈现出古朴雅致的江南风韵。根植传统文化,将现代和传统结合起来,打造别样的东方建筑风格。
   (编辑:许沁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