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荷兰艺术之旅——蒙德里安、扬·斯滕与海牙

发布: 2018-10-16 00:00 | 作者:张康 | 来源: 设计·中国

  一、蒙德里安与海牙市立博物馆

  城际列车还未到达海牙车站,蒙德里安风格的建筑就陆陆续续映入乘客的眼帘。走在海牙的大街上,会看到蒙德里安风格的各种广告。由此可知海牙当地人对蒙德里安的认可和欣赏,更透露出一种文化上的自信。同时,这也会让人以为海牙是个以近现代艺术为主的城市。其实,在海牙,经典传统艺术(莫里斯皇家博物馆为代表)、近现代艺术(海牙市立博物馆为代表)、当代艺术(福临顿博物馆为代表)并存,并很好地诠释了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脉络。

 

图1.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3.7-1944.2.1)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海牙市立博物馆就是以收藏他的作品为主。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与德士堡等创立了“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他还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图1.)

 

图2.弗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海牙莫里斯皇家博物馆

图3.工作人员在讲解伦勃朗的绘画,海牙莫里斯皇家博物馆

图4.扬·斯滕,海牙莫里斯皇家博物馆

  二、扬•斯滕与莫里斯皇家博物馆

  莫里斯皇家博物馆所陈列的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几乎囊括了荷兰17世纪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藏品是弗米尔的《代尔夫特风景》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图2.)。除此之外,伦勃朗(图3.)、弗朗斯•哈尔斯、鲁本斯、法布里蒂乌斯、特尔•博赫、弗朗斯•范•米里斯、梅特苏、扬•斯滕(图4.)、卡斯帕•内切尔、特尔•布吕亨、洪特霍斯特、赫里特•道等画家的作品也都能在这里看到。特尔•布吕亨、洪特霍斯特是荷兰卡拉瓦乔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但是,莫里斯博物馆并没有像荷兰国立博物馆那样进行专门介绍和陈列,仅仅简单地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而已。由此可以看出莫里斯博物馆的研究能力比荷兰国立博物馆确实差的不少。不过,单从收藏的名画家的代表作来讲,莫里斯博物馆与国立博物馆确实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他们分别都有伦勃朗、弗米尔、弗朗斯•哈尔斯等画家的作品,更有还未引起学者注意的卡斯帕•内切尔的精品(图5.和图6.)。

 

图5.卡斯帕·内切尔,母亲的关怀,1669,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

图6.卡斯帕·内切尔,吹泡泡的男孩,1670,海牙莫里斯皇家博物馆

  扬•斯滕以幽默的风俗画闻名,他在这些热诚而生气勃勃的作品中,把生活当做了一出浩大的风俗喜剧。他在荷兰的名声仅次于伦勃朗、弗米尔和哈尔斯。“扬・斯滕式家居”已经成了荷兰语中的一种固定表达方式,用来描述在他的许多画作中所展现的那种热闹而杂乱无章的家庭场景。根据豪布拉肯记述,斯滕“画如其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亦如其画”,在关于这位艺术家的传记中,豪布拉肯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他作品的“插科打诨”上面。他画过肖像画、历史画、神话及宗教题材(他是天主教徒),畜兽、鸟类和静物,这些画都可与当时这些题材的专家之作相匹敌。作为儿童画家,他也是非常杰出的。此外,即便是他最滑稽的画作,也常带有严肃的潜在主题,比如指出人类的愚蠢或脆弱。他喜爱的题目包括各式各样的放纵,比如过度饮酒,挥霍钱财,纵欲或因愤怒而失控(在他的许多画作中都带有解释或强调其含义的题记)。虽然斯滕在莱顿出生,也在莱顿去世,却曾频频迁居,生涯中大部分时间在海牙和哈勒姆度过。据说他曾先后师从于乌德勒支的历史画家尼克劳斯•克尼普费尔(1603-1655年),哈勒姆的阿德里安•范•奥斯塔德和海牙的扬・范•霍延(斯滕娶了他的女儿)。大约有800幅画作归于他的名下,但尽管他作品甚多,却常常难以维生,他去世时留给遗孀(第二任妻子)的是一个大家庭和沉重的债务。他的经济问题部分是由于1652-1678年荷兰与英格兰(后来又与法国)的一系列战争所致,这些战争对荷兰经济普遍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对艺术市场尤甚。1654年他身为酿造商的父亲资助他在代尔夫特开了一家酿酒厂,但这次投资并不成功。1672年,他又在莱顿开了一家酒肆,不过仍继续作画。因为这些与酒的联系,斯滕在公众想象中成了一个浪荡的醉鬼。但在他的已知生平中,却没有什么事实可以证实这坏名声;他的许多画作的确是以酒肆为场景的,但他也画过无可挑剔的斯文场景,而且他必定是个专心致志的劳动者,才能够在颇为短暂的一生中生产出数量之多的作品。他的作品水平良莠不齐,但最优秀的作品既有十足的纯粹技法之美,也有人物塑造的丰富和构图的新颖。雷诺兹称赞他“强劲而阳刚的”笔法,他手法的灵活有时会令人想到哈尔斯,不过他的处理更为细致。他也是当时最精妙的色彩画家之一,其作品仿效者甚众。

 

图7.我们的海牙房东

  三、艺术品位极高的海牙房东

  今年在网上预定的民宿是一对65-70岁的老人的家。他们笃信宗教,内心安宁。在邮件往来中,得知他们上午和中午的时间要去教堂做礼拜。下午2点以后可以到家里。于是,我们到海牙之后就先去了莫里斯博物馆。我们按照他给的地址导航到家门口,就在我们犹豫是不是这个地址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门上一张A4纸,打印着“Welcome Kang and Weike”。内心顿时体会到了房东的细致入微。我们搬着行李箱进入家里,接近70岁的男房东还主动给我们搬行李。2017年我曾经来过海牙,也是住在这样的联排3层房子中。去年所住房子的布局和结构与今年的房子基本差不多:一层为客厅、餐厅和厨房,平时就在一楼看书、看电视,做饭,吃饭;二层是卧室、厕所和洗澡间,解决睡眠、上厕所和洗澡问题;三层为阁楼,有孩子的玩具和我们住宿的房间。我们惊讶于房东为客人准备的艺术书籍竟然如此之多,而且质量如此之高。当我下到二楼上厕所的时候,看到房东又打印了一张纸,写着希望和我们交流一下。这正是我想了解当地人生活的一种途径。于是,我们在他们家一楼餐厅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图7.)。他们都已退休,生活富足,非常愿意听游客讲他们国家的事情。尤其是女房东,非常喜欢中国,但是承受不了乘坐飞机之苦,所以,一直未能如愿以偿来中国。在聊天过程中,我得知他们如果要外出旅游的话,首先会把房子租出去,这样,房子就不会闲置了。包括2017年在海牙住宿的时候,房东把整套房子出租给了我们,主卧室衣柜里还有昂贵的西装、领带等衣服,他们对客人真的是极度的信任。他们对鸽子笼式的公寓很不屑,认为这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房子——有花园的住宅才能称之为房子。而且,和中国人的思维不同,他们认为花园就是花园,主要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不能用来种菜——即使家里没有蔬菜,也不能在花园中种菜。另外,窗户干净与否,花园是否进行了精心的打理和布置,都是显示这家主人勤劳与否的重要标志。在三楼的墙角,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脚炉(图8.),这是很多荷兰作品中频繁出现的一个重要物件。于是,我对它的结构进行了仔细研究。同时觉得,下次荷兰艺术之旅应该安排在冬季。当然,如果还有下次的话……

  

图8.脚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