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康:荷兰艺术之旅——弗朗斯·范·米里斯与莱顿

发布: 2018-11-14 00:00 | 作者:张康 | 来源: 设计·中国

    莱顿是一个让人感觉非常陌生的城市。即使像我这样去过一次的人谈到莱顿,也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了。因为她不像巴黎有卢浮宫,有奥赛博物馆,有蓬皮杜,还有圣母院;不像阿姆斯特丹有国立博物馆,有伦勃朗故居,还有梵高博物馆;也不像海牙有莫里斯博物馆;不像代尔夫特有静静躺在老教堂里的维米尔;也不像哈勒姆有沉睡在圣巴沃大教堂里的弗朗斯·哈尔斯。所以,谈到莱顿,仿佛难以对她进行概括,更难达成共识。

 

图1.莱顿日常生活场景

    但是,她有莱顿大学,有很多书店,有旧物商店,最重要的是,她让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归属感。如果说代尔夫特有一种安静的品质,容易让人归隐起来的话,那么,莱顿就像一个永远过不完的周末(图1.),有一种让人结束漂泊的行程,在此安顿下来的冲动。

 

图2.莱顿伦勃朗广场

    一、弗朗斯·范·米里斯
    在荷兰的主要城市里,莱顿的画家比例是最低的。扬·范·霍延1596年1月13日出生于此。虽然是在哈勒姆学习的绘画,35岁又去海牙建立一个永久性工作室。但是,他却为莱顿培养了扬·斯滕。扬·斯滕与赫里特·道是1648年莱顿圣路加公会的创始人。伦勃朗也出生在莱顿(图2.),他培养了著名的莱顿精细画派创始人赫里特·道。另外,弗朗斯·范·米里斯和斯哈尔肯,都是赫里特·道的学生——到此为止,画家之间的师承关系应该一目了然了。

                                                       

                                                图3.米里斯,妓院场景,海牙莫里斯博物馆
    在赫里特•道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曾教过很多学生。事实上,下一代的许多精细画派成员都曾在他的工作室里接受过教育。然而,有一个学生超过了其他所有的学生——弗朗斯·范·米里斯(1635-1681),他被赫里特•道称为“学生中的王子”。米里斯和赫里特•道的职业生涯中有许多有趣的相似之处。和赫里特•道一样,米里斯是一个工匠家族的后裔,他的作品做工精细,在制作金银器方面得到了指导。米里斯的早期作品揭示了赫里特•道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到1650年代末,米里斯已经创作出了一系列杰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658年的《妓院场景》(图3.)属于成熟期的作品。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名年轻的女仆(她的脖子上戴着十字架,可被认出是天主教徒)为一名士兵倒酒。一个醉醺醺的人在女仆后面睡着了,有一男一女在背后交谈。在这幅画里,任何关于这个环境的怀疑论者都很容易被那淫乱的狗的细节所证实,这是17世纪早期的风俗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粗俗的主题。
    1660年,米里斯很快就超过了老师,使得风俗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年轻画家的反应主要是他的技术创新,赫里特•道对米里斯的影响更局限于创新题材和创作模式。米里斯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成就完全符合当时的模仿理论,即鼓励年轻艺术家从他们的老师和杰出的祖先的艺术中提取最吸引人的细节,以创造最终超越所有原型的作品。米里斯艺术的无与伦比的光辉和完美的幻觉也同样受到同时代人的赞美。同样地,米里斯在荷兰的精英阶层和欧洲杰出的贵族中享有广泛的支持。和赫里特•道一样,米里斯的画作价格很高,远远超出了中产阶级的财力范围。 

    二、公益之心与婚恋观
    此次莱顿之行,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是有了一种公益的意识。其实,去年我在哈勒姆进入圣巴沃大教堂的时候,在入口的那个阿姨就是在做公益。她非常虔诚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当我们要走出教堂的时候,她拿着一个收钱的布袋,跟我说,教堂是需要不断维修的,需要大家一起来贡献力量。我心甘情愿地把身上的十几欧硬币全都给了她。因为她的虔诚深深地感染了我。今年,在莱顿的一条河边,我看到有老有小七八个人带着长柄夹子和垃圾袋,自发组织起来在捡垃圾。他们心情平静,没有认为自己在做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尤其是对孩子来讲,大人是用行动在帮助他们形成一种“公益”的自觉意识。当我们走到繁华地段的时候,看到几个大学生穿着做公益活动的马夹,在募捐教堂的维修基金。尽管很多人拿不出钱,但是他们依旧面带微笑,丝毫没有灰心丧气。哈勒姆圣巴沃大教堂门口的阿姨、莱顿自发捡垃圾的人们、在大街上募捐教堂维修基金的大学生,他们都用一颗安静的心在做公益,尽管微不足道,但是,他们认为这是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的。反观国内,正是因为我们从小没有培养一种公益的意识,导致浮躁的我们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好,有邵逸夫、田家炳、曹德旺、周润发、韩红、古天乐等实业家和艺人投入了大量资金到教育上,在为提升国民素质贡献着力量。
    另外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荷兰人的婚恋观。因为我们住的是民宿,所以,一到房东家里,我们就要进行自我介绍。好几个房东就说这是我男(女)朋友。当时我就很奇怪,为什么他们不结婚呢?后来我才知道,在荷兰,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而且,不结婚也是可以生孩子的。国家会出钱来帮你养孩子。别的不说,在荷兰超市,一罐奶粉13欧,吃一顿美味的中餐——牛肉面,也是13欧。荷兰的奶粉够便宜吧?试问,在国内,一碗牛肉面所花的钱能买一罐奶粉吗?

 

图4.莱顿的书店

    三、难忘书店和旧物商店
    莱顿与荷兰其他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书店多。经常是偌大一个书店,只有2个人在管理(图4.)。由于看不懂荷兰语的书,所以,只能找英语专业书来看。找想要的书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问店员,因为他对自己的书店是最熟悉的。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图5.莱顿书店的营业时间

    下午5:50,街上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开始忙着打烊了(图5.)——因为莱顿人要去享受生活了。于是,我们也每人买了一支啤酒,边走边喝。时不时地看到河里过来一条游艇,上面的人每人手里也都拿着一支啤酒,于是,岸上的我和素不相识的河里的他们相视一笑,一起举起酒瓶,大声地喊:“你们好,cheers”!这种互不设防的感觉真好!这时的我也成了弗兰斯·哈尔斯画笔下“快乐的酒鬼”(图6.)。而且,李白还在我的心底里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杯莫停,杯莫停”!

 

 

                                     图6.弗朗斯·哈尔斯,快乐的酒鬼,阿姆斯特丹,荷兰国立博物馆
    在莱顿有家非常成熟的大型旧物商店。我是在无意中发现的。里面的旧物琳琅满目,并且很多都是新的,连包装都没有打开,质量非常好。我上午在店里买了2件东西之后,下午换了衣服再去,老板娘竟然一下子就认出我来了。而且买差不多的东西要比上午贵了许多。另外,去买东西最好是带现金。他们非常注意合理避税。买同样的东西,他们只喜欢现金,如果你刷卡的话,她会另外再加钱。

 

 

                                                          图7.莱顿大学
    莱顿的治安很好。因为莱顿大学(图7.)名气很大,所以国内有不少来此留学的学生。我们遇到了两位来看孩子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莱顿大学读书。他们的计划是通过在这里读书,熟悉这里的环境,毕业之后就在荷兰找份工作,通过几年的完税证明,就可以取得合法身份留在这里了。当时超市就要下班了,他们和我们聊了十几分钟后,就匆匆忙忙去超市购物去了。因为这个时候超市的很多东西都便宜出售了。当时我在想,从国内运一批厨师过来,大街上多开一些物美价廉的中国餐馆,这样的话,莱顿岂不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