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际竞赛产生的规划方案为何一再走样?

发布: 2013-10-11 00:00 | 作者:南方日报 | 来源: 设计·中国

    由“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领衔设计的中新广州知识城主城区规划近日揭开面纱。又一张气势恢宏的规划图展现在广州人眼前。作为一位热爱这座城市的市民,笔者本应心潮澎湃、心旌荡漾、心情起伏,可实际上却是心如止水归为一声叹息。因为在我有限的广州生涯中,已经看过不少新城规划走样变形,有的甚至变得连最早的规划者都不认识了。 

    刘太格先生最近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中国的城市规划还处在探索阶段,我已与国内很多城市谈了恋爱,但这些恋爱最终结局是失恋。如果在合作中能为中国城市提供80%的贡献,我就要给自己打满分了,但每次合作的最终结果,真正消化吸收30%就不错了。”希望肩负众望的中新知识城千万不要被刘先生说中。 

    不需要回顾太长,仅仅过去十年,广州新城新区规划就留下了多少遗憾。珠江新城超高的容积率、迷宫似的道路系统、存在渗水问题的地下空间,不知被媒体吐槽过很多回了;花城广场的缩水,让广州丧失一个打造世界级景观的机会。笔者仍然记得当年规划珠江新城之初,报纸上信誓旦旦的标题——珠江新城规划不留遗憾,云云。如今面对着这个放大版的城中村,真是“一路都是泪”啊! 

    规划是美好的,现实是遗憾的。是什么原因,使得花重金通过国际竞赛制订的规划方案一再走样? 

    美好的规划图一再输给现实,最大的现实就是房地产冲动。曾参与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的中山大学规划学院博导袁奇峰指出,当时珠江新城征地比较困难,征地时给农民留了大量 土地,这样一来珠江新城可售的面积就小了。当时市政府为了平衡珠江新城的开发成本,还希望挣点钱来支持城市地铁建设,所以就把容积率定得非常高,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尽管决策者们都意识到“不能放手让开发商来建设城市”,但在永远饥饿的财政面前,不改初衷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据说珠江新城规划之初,也是铁了心要发展总部经济,可是刚搞新城那会儿,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项目就是不来,土地闲置了好几年,每年还要投入巨额开发成本和银行利息,有关部门终于顶不住了,开始拍卖住宅地块,由此一发不可收拾,珠江新城大半壁变成了高档住宅区。 

    还有一个中国特色的现实,也是规划一再败北的原因——各方面领导的干预太多了!一位曾经参与花城广场景观设计的规划师说,花城广场地面景观原本是由外国规划师设计的,后来广州一家本土设计院又重新做了规划,以使得景观寓意更“中国化”。在实际建设时,各方面的意见持续对规划产生影响,在经历了无数次修改后,建成后的实际样子已经和当初的规划图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位规划师说出了许多人的疑惑:如果规划轻易就对地产商妥协,轻易作出修改直至面目全非,当初为什么要花重金做国际竞赛?做国际竞赛不就是为了给广州城市未来一个世界级的高度吗? 

    真正的好规划,是落实了的规划,是坚持了的规划。笔者相信,在知识城规划7个国际竞赛方案中,随便挑出一个去落实,都能把知识城建成一个世界级的新城,问题是决策者有没有智慧和勇气维护规划的刚性? 

    摆脱新城开发中“规划向土地财政妥协”的怪圈,就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开发策略。起步区的规划要量力而为,摊子铺得太大等于自己给自己挖坑下套,仅银行利息一项就是一个可怕的大窟窿;同时要做好前期招商引资,确保引进好的对的项目,如果没有好项目,宁可开发得慢一点,等一等经济发展的脚步。 

    所有人都应该树立一个意识:经过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的控制性规划,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损害规划的刚性,就是损害法律的尊严。无论广州搞多少次国际竞赛、规划图做得多高端,如果没有基本的规划刚性意识,广州就不可能建成一座具有国际气派、岭南风格的城市。(曾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