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设计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发布: 2023-10-16 09:35 | 作者: | 来源:

按:2023年10月13日—14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青岛举办“2023设计教育智库论坛”,该论坛是第60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组成部分。论坛旨在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讲话,践行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策略,推进设计教育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探索文化自信、艺科融合、设计赋能背景下设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教育部、中国高教学会(含分支机构)、相关设计类教指委、学会、高等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教学、科研职能部门职能处室、院系负责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委会常务理事、理事、会员代表及其他相关高校师生代表等参加论坛。13日下午,主论坛在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中国高教学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健主持论坛,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名誉院长潘鲁生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



 

潘鲁生就设计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设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人才培养,重新考量当下我国设计人才的需求,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切实做到设计为国;要与社会、行业的需求对接,切实做到设计致用;要关注百姓的日常生活,切实做到设计为民。


潘鲁生指出,在研究生教育中,应着重学科建设、理论研究、战略规划和综合施策,培养国家发展和社会前沿需要的设计策略研究和设计管理人才。立足设计学“三大体系”、新学科建设,培养设计研究型人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立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培养设计策略型人才,促进国家设计战略的研究和实施;立足新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设计思维的系统性,培养设计管理型人才,服务智能时代新的经济模式的设计。


潘鲁生认为,在本科教育中,应强调“三个基础”,培养服务行业发展的创新性“应用型”设计人才。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培养中国式的设计师,从传统造物思想和智慧中寻找设计文脉,在产业需求中建立中国的设计体系,在文明互鉴中传承与传播中华美学精神;立足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培养创意创新型设计师,借助人工智能,实现自身创作的新发展,重新定义设计空间,以协同创新服务定制化、个性化、多元化市场需求;立足设计服务民生,设计引领生活,培养设计创意型设计师,强调问题意识、感知力、想象力、探索力和原创力,形成富有开拓性、具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潘鲁生提出,在职业教育中,应着重关注产业转型、市场需求、设计实施,培养服务企业发展的行出专一型设计人才。立足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培养产业融合型设计师,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立足专业对接产业,培养设计实践型人才,促进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立足产教融合,面向企业和市场培养人才,在现实的行业或企业运作中检验职业素养、从业能力;立足工匠精神,培养产业工匠大师,培养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推动专业化、精准化、职业化卓越设计人才培养。


潘鲁生提出,设计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多元复合的“交叉性”和服务时代前沿的“动态性”。设计人才培养要分层,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实践型的多元化的设计人才;要分类,综合类院校、专业类院校、高职类院校各有侧重,互有融通;要交叉融合,以产教融合促进应用转型;要扎根地方,从行业需求倒推教学特色;要动态更新,以高质量引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