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丽娅·约尔甘哲奥卢:从设计思维到设计素养

发布: 2025-10-29 15:12 | 作者: | 来源: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交叉学科设计教育发展会议专家观点摘录:



10月15日,“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交叉学科设计教育发展会议”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举办。土耳其奥泽金大学教授德丽娅・约尔甘哲奥卢以《从设计思维到设计素养》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围绕设计本科教育中设计素养课程的构建与实践,深入探讨设计思维与设计素养的关联价值,分享项目研究的阶段成果与核心发现,为应对全球复杂挑战下的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国际视角与实践参考。

项目背景与核心目标:聚焦设计本科教育的素养提升

德丽娅・约尔甘哲奥卢指出,本项目源于设计本科教育的现实需求,核心是开发设计素养课程及配套活动,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推动设计教育高质量发展。项目力图在设计格局持续变化的背景下,突破传统教育局限,为学生未来设计实践奠定素养基础。其核心目标包括:一,培养学生“学术化设计思维”,并将其有效应用于创作与实践;二,助力学生应对21世纪全球挑战,培养“新设计素养”,强化设计教育的社会价值;三,探索设计素养在高等教育中的潜力,提升高等教育学生的设计思维认知,为设计教育体系优化提供参考。

设计思维与设计素养的关联价值

设计思维能突破传统思考模式,为学生开拓多元视野。在设计素养框架下,其推动跨学科学习,并聚焦三大核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同时,它引导学生在设计中融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科学方法应对社区实践挑战。

设计素养的战略价值远超基础认知与实践技能,其核心在于培养综合设计能力,包括:社会与道德意识、数字素养、多元知识与交流能力以及世界认知能力。随着教育体系演进,培养具备现代设计素养的毕业生已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

项目研究的四阶段框架与实践重点

项目采用“四阶段推进”模式,当前正处于“需求分析阶段”,以多维度调研为课程设计提供依据。调研范围广泛覆盖奥泽金大学及全国设计领域,对象包括校内各阶段学生、导师、教职工,以及校外的设计与非设计专业人士、毕业生等,调研综合运用了定期座谈会、毕业生实践调研及线上问卷等方法,重点围绕两大核心问题:一、新时代设计思维与素养的重要性体现;二、学生设计思维与素养的培养路径。

项目调研核心发现与启示:设计师与非设计师的思维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检验等分析发现,设计师与非设计师在分析性思维上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更注重逻辑推导,后者则偏向经验判断。此外,双方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创造性思维、试错学习与迭代化设计、跨类型团队协作等理念上也有明显区别。

调研启示归纳为四点:一,需强化“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维;二,应加强非设计群体的设计认知,拓宽素养影响力;三,将反思性学习融入课程;四,关注设计项目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面对未来,德丽娅・约尔甘哲奥卢认为教育需从四方面突破:强化“额外光点方法论”、探索设计素养的“全新内窥性”、拓展“同理心范畴”以融入生命中心理念,以及整合多案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设计应对能力。项目后续将通过工作坊、研讨会等形式优化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全球挑战的设计人才提供实践路径。


(策划:庞萌;采写:陈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