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海:孜孜渴求,成就非凡

发布: 2016-10-11 00:00 | 作者: | 来源: 设计·中国

编者按:任保海,1968年生于河北省唐山市。自幼酷爱书画,绘画尤甚,至今不辍。2001~2004年曾进修于清华美院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钢笔连环画作品多次在《中国连环画》、《连环画报》及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以钢笔画写实的手法,拓宽了传统连环画的表现形式。自2013年开始专注于写实钢笔画的创作,导师是钢笔画艺术家杨雨堂先生。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59391607 

任保海 

设计·中国:您是怎样对钢笔画感兴趣的呢?
任保海:这主要归结为缘分呐!我与钢笔画的第一个缘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末,那时还只有蓝色墨水,但由于钢笔在纸上留下的硬朗、明快的特殊痕迹,让我瞬间就爱上了它;后来到了八十年代初有了黑色墨水后更是让我爱的乐此不疲,因为感觉画出来的画就像书上印出来的一样,记得当时让我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那个时候也恰是我对绘画的热情几近疯狂的时期,由于当时绘画方面的资料奇缺,一旦发现就会像久在沙漠突然见到甘泉一样,眼睛都会放光的,一般都要全部临下来,那一时期我曾“复制”过好多本书。现在看来,我的绘画基本功最得益于那段时间的孜孜渴求.

   


 

  第二个缘源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结识了童介眉先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中国连环画》主编,《连环画报》主编),童先生热情、朴实、率真、善谈,他很喜欢我的钢笔画作品,在交往中童先生曾经的一句话让我的钢笔画第一次真正进入到了实质的创作阶段------建议我用钢笔画的表现形式尝试对连环画的创作。后来我将创作的三套连环画作品交与先生指正,童先生对我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特别欣赏,之后这三套连环画陆续发表在《连环画报》和《中国连环画》杂志上。

  第三个缘就是2013年结识了中国当代写实钢笔画奠基人杨雨堂老师并拜其门下,可以说这是我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虽然我的钢笔画创作有些年头了,但一直在摸索,也走了不少弯路,真正使我对钢笔画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还是在跟随杨老师之后,从近三年的作品变化看,今回首顿觉有脱胎换骨之感。

   如今,我与钢笔画艺术仍在续缘……


 

设计·中国:您的创作素材有哪些来源?

任保海:我创作的素材主要来源于自己外出采风来搜集,因为素材本身就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网上的素材只是适度参考。


设计·中国:您近期的作品我们都特别喜欢,尤其是您对动物神情的刻画,您这组作品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

任保海:这大概是多年来专注于对这一题材的内心感觉吧。

   

设计·中国:您建议我们平时怎样做来开阔眼界增长专业知识?

任保海:保持浓厚的兴趣。这是前提,更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不竭的动力,兴趣有多浓就会有多高的求知欲。


 

设计·中国:我们知道您热爱国画和书法,您是怎样从水墨艺术中吸取养分的?

任保海: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博大精深,充斥着浓浓的东方人文的哲学思想观,我想,这应该是我极力汲取的东西。

 

设计·中国:您在创作之余还有其它爱好吗?

任保海:有啊!除了前面所说的国画、书法外,还喜欢阅读中国古籍经典、音乐、摄影、旅游、武术、看电影、上网、结交好友等等……。哈哈!多了!



 

设计·中国:您进行艺术创作这么多年肯定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感悟,您对在艺术之路上前行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任保海:1)学习艺术,基础技巧是一定要强的,这是成就自己高妙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有力保障;但在学习过程中永远都不要期盼走捷径。

  2)年轻时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出去走走,多增加阅历,这对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是极其有益的,因为真正好的作品最终拼的是格调,而不是技巧。格调哪里来?就是来源于艺术家的综合修养,也就是所谓的“画外功”,高超的技巧是要“隐匿”于作品中的,否则就成了无思想的炫技了,作品也就没有生命力了。

  3)要持之以恒。搞艺术是需要比耐力和毅力的。马云曾经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

  4)清醒地估价、定位自己,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找到自己的长处,做自己最喜欢、最擅长做的事情,学会扬长避短。

  5)不要好高骛远,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慢慢来,因为年轻就是资本。

  哈哈!就啰嗦这么多。以上点滴浅见,仅供交流。

  祝青年朋友们青春、阳光、前程似锦!

  最后再说一句:年轻真好! 

 

 

                                                                                                            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