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国文化,刻画你手中的大美圆明园

发布: 2018-08-27 00:00 | 作者: | 来源: 设计·中国

  2018年7月16日,圆明园建园310周年纪念文化创意大赛在视觉中国集团旗下设计师社区shijue.me上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将持续一个半月,邀请到各界学者及设计师参加。

 

  圆明园作为中国园林史上乃至世界园林史上的丰碑,包含了一百余处景区,集合了中国各地域的特色园林,又吸纳了西方造园艺术,集园林之大成。同时,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御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书法、绘画、陶瓷、织锦、历代典籍、各种宗教文化……包罗万象,积存丰厚,因而史称“万园之园”,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共荣、共建、共享的精神与中国文化的兼容并蓄。

 

  “万园之园”
  作为圆明园建园3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大赛也正是对十九大关于坚持创新性转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践行。希望通过将研究会及学届的最新研究成果,面向公众开放,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同时邀请并鼓励公众共同参与到对圆明园的探索、认知与新时期下的再解读中来,通过互联网思维进一步传播中国园林的文化精粹,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圆明园俯瞰图
  为了保证大赛的专业与公平公正,除圆明园研究会的专家外,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故宫博物院、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等机构的专家也会出任评委。获奖作品将有机会作为圆明园旅游纪念品投产,并在即将举办的“重返万园之园”数字圆明园全球巡展的北京首展上展出。

 

  数字复原正大光明殿外景
  圆明园历史文化在公众中的号召力、影响力始终存在,众多高校与企业在创新性转化中华优秀文化方面的热情、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同样持续不减。清华大学建筑系郭黛姮教授团队经过严谨精确的数字化建造,重现了圆明园的历史。在数字化复原圆明园的过程中,每处建筑都要从内部结构做起,柱、梁、斗栱、椽子、门窗、瓦件、吻兽等都要求三维建模,彩画要按照不同的时代风格绘制,并体现出时代风格和场景的变化。这样的复原,在郭教授看来是圆明园的另一种重生,“它不仅解决了遗产保护与遗产重生的矛盾,而且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和认知。”同时,他们也获得了清代木构建筑发展史的新发现,深化了清代建筑史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