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东频道报道(黄楚芳 陆洁纯):10月11日,2016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总赛区活动新闻发布会在东莞市会议大厦新闻发布厅顺利举行。
据了解,2016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
大赛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责任、创新、梦想”为主题,围绕工作、生活、学习、沟通与交互、出行、健康与娱乐、服务与公共设施、服饰配件、智能装备、可穿戴设备、无人机等类别,引导全国各高校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及服饰配件设计等相关学科专业学生进行创新设计。
本次大赛自筹备以来,得到了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有关部门,东莞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全国各大高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各方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下,大赛方将于2016年“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期间,依托“东莞创意设计活动周”举行优秀作品展、总决赛暨颁奖典礼。
据悉,本次大赛设各省分赛区及全国总赛区两个阶段。自今年5月大赛在全国33个分赛区正式启动作品征集工作,组委会有组织地进行了推广,并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地区着重宣传了东莞的双创政策和产业政策。到报名截止日,大赛收到来自全国703个高等院校共19364人(或团队)报名参赛,作品报名数量达25982件,参赛人数比上届增加4650人、增长31%,参赛作品比上届增加7853件、增长43%,效果非常显著。经过各赛区精心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从中推选出1100件优秀作品(不含港澳台)报送全国总赛区进行复评、终评。同时,大赛组委会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行业协会代表、全球知名企业代表等参加各项活动。国际服务设计联盟主席、清华大学王国胜教授、科技部科技战略发展研究院赵刚研究员、广东省工业设计重点实验室刘毅教授、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黄树忠院长、台湾淡水大学张士行教授、韩国国民大学潘荣焕教授等出席“服务型制造与产业升级——新生代工业设计的责任与使命”论坛,结合新生代工业设计的责任和使命,以最前沿的理论和最新的技术成果,助力东莞产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本次大赛除设置奖项外,还特别设立新锐设计师孵化联盟和工作坊,创新大赛模式,使大赛进一步延伸,东莞将积极推动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的优秀成果和优秀团队落地转化,推动设计新锐从“作品”真正发展成为“产品”,从“产品”推向市场成为 “商品”。
据悉,东莞市产权交易中心、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等机构适时在松山湖联合组建“东莞创新要素配置中心”,积极探索要素权益化、权益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要素市场运行机制。
同时,由新型研发机构连同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成立专项双创天使基金。东莞科技金融集团、广东国民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和东莞华工协同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联合发起成立“广东国民创新天使壹号投资基金”,初始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优先为大赛优秀成果落地转化提供资金支持。
另外还将建立面向新生代设计师的专业孵化加速基地。东莞广州美院文化创意研究院、华南设计创新院、17创空间、广东创大加速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蚁巢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等机构将联合发起“新锐设计师孵化联盟”,打破当前各种孵化器、众创空间之间的藩篱,通过实施新锐设计师驻留计划、协同创新流动工作站等措施,充分发挥孵化器、众创空间之间的协同作用,由明星孵化团队牵头持续地整合政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夯实服务型制造发展基础。
还有,组委会会邀请参赛的优秀团队进入专设的孵化器,大赛组委会将联合相关的高等院校、研究院、创投机构,共同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孵化工作坊”,邀请108件优秀作品的设计团队前来东莞,以“创意导师+创业导师”模式共同指导,一方面帮助优秀团队不断优化、提升,另一方面对这些优秀团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通过组织“创投对接会”、“企业对接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优秀成果的落地转化。
据了解,本次大赛举办期间,还将举办“服务型制造与产业升级——新生代工业设计的责任与使命”论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优秀作品产业化路演、中国新锐设计师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与优秀设计成果拍卖活动及全国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对接会等活动,涵盖了学术交流、新技术与新产品展示发布、政策发布与宣讲、孵化生产。
针对珠三角港资、台资企业众多的特点,以大赛各项活动为契机,大赛组委会将于10月18日在香港举办“粤港澳台工业设计新锐展”,邀请来自港澳台的青年设计师到东莞进行学术交流、产业调研。
据悉,作为大赛系列活动的延伸,还将举办以“创意设计·智造未来”为主题的“东莞创意设计活动周”,将大赛全国总赛区活动与第二届广东智博会衔接起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生态环境,展现“活力东莞”、“创新东莞”的城市特质,突出塑造东莞“国际制造名城”、“国家文化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新形象。
(编辑:安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