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艺术登陆中国:中巴当代艺术展“对流”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发布: 2017-12-11 00:00 | 作者:CAFA ART INFO | 来源: 来源:cafa.com.cn

                                  

   2017年12月9日下午,“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金砖国家当代艺术展览计划”的最新成果,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巴西驻华大使馆、CURRENTS文化艺术基金会、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学术支持。21位中国艺术家和21位巴西艺术家在此展览中交相呼应,构成一个全面、完整中巴当代艺术交流对话。本次展览也是巴西当代艺术首次大规模登陆中国。 

  中国和巴西是相距遥远的国度,无论是地理空间还是文化传统,艺术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甚少,但随着全球时代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中国和巴西成为“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频繁。同时中国一直以来积极参与全球的当代艺术活动,而巴西也是当代艺术的积极构建者,比如巴西圣保罗双年展是有着极大影响力的国际艺术盛会。正如中国民生银行纪委书记陈进忠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所言,作为全球化时代两个新兴大国,中国和巴西正在建立丰富的对话机制,以面向未来打造“命运共同体”,而文化交流则是两国之间沟通合作的重要组成。巴西驻华大使马尚也提到此次展览是今年9月份巴西总统对北京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习近平主席会谈所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此次展览充分呈现巴西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碰撞所产生的丰富性。这个展览不仅成为北京和中国艺术界的一件大事,也成为国际艺术界的一件大事。 

  此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金砖国家当代艺术展览计划”的最新成果,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在开幕式上介绍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当代艺术的多维度对话,特别是为新兴大国之间的当代文化艺术对话开启新的途径。本次展览呈现42位重要艺术家的100多件作品,以此展示中巴当代艺术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以及艺术发生和创作背后的文化背景,在“对流”的氛围中感受中巴两国所创造的多元文化价值,艺术给予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化的力量。巴方策展人唐启凤认为中国和巴西的当代艺术在世界艺术范围内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而此次展览对社会、文化发展的未来而言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中国参展艺术家隋建国通过作品看到巴西艺术家在融汇欧洲基因和本土文化所做出的努力,这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是一面镜子,对思考如何从传统文化进入现当代文明给予有益的启示。巴方参展艺术家代表卡伊奥·莱塞维茨则在开幕式上分享了自己在中国旅行的文化经历和感受,这种经验有助于他理解中国当代艺术,也有助于中巴之间的文化对话。 

  本次中巴当代艺术展主题为“对流”,中方策展人鲍栋介绍该词来自“对流层”(Troposphere),而在展览语境中则有着两层含义:一是中国跟巴西艺术家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二是站在一个全球的,甚至星球的尺度上去看待今天的文化和艺术。鲍栋希望“对流”展览能使中国跟巴西以及别的国家的交流形成一个潮流,也希望北京民生美术馆能够继续金砖五国的展览计划,真正让“对流”变成一个全球文化当代艺术交流的生态系统。 

  展览邀请的21位巴西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涉及各种媒介,他们艺术的主题和巴西的历史与当下密切关联。通过他们的作品,能够直观地体验到巴西的社会、文化与人民的很多方面。另一方面,这些艺术家和作品也能够构成一部简要的巴西当代艺术史,从中可以看到巴西当代艺术的各种风格、流派,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巴西艺术家在热带主义运动的带动下开始了对本土经验的探寻与整理,进而展开了对自身文化身份主体性的构建。同时,邀请的21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作品之间构建一种直观的联系,在材料使用、图像风格、工作方法、问题意识、社会表征、历史叙述等不同的层面上连接他们的作品,以呈现出两国艺术家在深处的共性,激发互相的共同体意识。而在这个“求同”的背景下,两国当代艺术之间也更能够呈现出有意义的差异,以促使我们更确切地回应今天全球化主题下的多中心议题。 

  展览开幕当天,北京民生当代美术馆举行了“对流—中巴当代艺术展”开幕论坛。中国社科院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志伟、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教授弗朗西斯科·福特·哈德曼、此次展览中方策展人鲍栋,分别从中巴之间的国际政治交流、文化交流、艺术交流三个方面发表了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环节,在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胡续冬和鲍栋的主持下,中国当代艺术家隋建国、杨茂源、刘韡、胡晓媛与巴西当代艺术家卡伊奥·莱塞维茨、阿丰索·托斯特、安德烈·小松、圣克莱尔·切明展开了关于中巴当代艺术创作的交流,现场气氛真挚而热烈。 

  本次展览持续至2018年3月3日。展览期间,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与北京大学巴西文化中心将共同推出系列公共教育项目“中巴文化对话”。项目将邀请高水准的巴西嘉宾及与巴西相关的中国嘉宾参与其中,在与“中国”对话的基础上举行包括讲座、文化工作坊、特色演出、电影放映等多种活动,向社会公众系统而开放的梳理“巴西”的历史与当下,展现“巴西”的故事与魅力。

  (编辑:朱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