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手工匠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时代,我们反而容易感到迷失。越来越多的纯手工制品呈现在眼前,以至于“手工精神”一度被认为是表达过了度。 可如果你身为手工匠人并且也曾不计回报地投入到白手创作中,你就会觉得这种表达并非过度;反倒是旁观者的理解尚有欠缺。
日本民艺大师柳宗理是将手工匠精神真正融入生命的人。他坚持不画设计图,以手作模,徒手制造石膏模型。因而,他的作品制成以后,总是与人们的日常使用习惯高度吻合。 从外表来看,柳宗理设计的餐具在保持简洁造型的同时,也加入了工业化时代的特征,比如极为罕见的黑色。刀叉和勺子虽然是最为常见的不锈钢质地,可使用起来十分顺手。就像台湾著名饮食作家叶怡兰所言:“设计师将所有细节都想到了,我觉得这样才能叫做设计师。”——柳宗理正是在参透了普通人的生活细节之后,才设计出了如此贴近人心的用品。
生于1915年的柳宗理赋予了作品仿佛能无限延长的生命,因为他的杰作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具有楷模作用的,哪怕只是单纯地用于摆拍。柳宗理的横溢才华还体现在他对家具的理解上。1954年,他设计出“蝴蝶椅”,一举获得1957年的米兰设计展金奖,这一作品还被纽约现代艺术馆选为永久收藏品。
柳宗理的设计和他看待世界的目光是一致的:从“用”出发,融入生活,慢慢打磨出情调。
因为坚持纯手工制作,柳宗理完成一件作品往往需要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这在今天看来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但在“慢工出细活”这种观点快要遭人遗弃的时候,他的种种经典依然被高举,被推崇,也能算作一番安慰了吧。
(编辑:王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