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菜的龙头老大——西贝

发布: 2017-12-24 00:00 | 作者:王焕宇 | 来源: 设计·中国

  21岁的贾国龙放弃了大学,拿着家里的5500元开酒吧,没想到一开业就赚的盆满钵满。有了闲钱之后,他又开始投资咖啡馆,西餐厅,结果样样赚钱。但举家南下深圳之后,做海鲜仅一年就赔掉200多万,不甘心又北上北京,结果又被海鲜坑惨。只得转头继续做莜面,结果一年赚35亿,全国开店200多家!他就是西贝莜面村的创始人,贾国龙。

  贾国龙出生在内蒙古临河,像广袤的大草原一样,他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小时候随着母亲去了趟大城市,从那以后他就励志走出临河,1986年他如愿以偿,考上了大连水产学院。大一寒假,他带着一大堆海特产孝敬舅舅,可舅舅吃不惯海鲜,却对他带回来的大重九香烟情有独钟,再次放假时,就带回了一箱子大重九,一转手就卖了300多块,一年的生活费就这样挣了出来。 

  大二时偶然间路过一间酒吧,抱着家乡没有的心态,瞒着家人退了学回到家乡告诉了母亲自己的想法。母亲拿出了压箱底的5500资助他在临河开了第一家酒吧,就是因为这种店当地少有,很多人就慕名而来,所以一开业就火爆,赚到钱后他将大城市的有的都搬到了家乡。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贾国龙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他就把自己的姓拆开作为店名,创办了西贝这个品牌。几年下来就赚了700多万。 

  在家乡折腾得差不多之后,贾国龙想去更广阔的地方施展拳脚。刚好那时候流行吃海鲜,1997年时在深圳的朋友想要转让一家店,贾国龙到了深圳,这是一家很豪华但不景气的海鲜酒楼,但是贾国龙很喜欢,因为他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好的酒楼,还是做海鲜的,没想到,这其实是个坑。 

  做了九个月,居然亏损了100多万,贾国龙不得不拿出算命先生的话来给自己找借口,说是“遇海必返,逢京必发”,刚好临河政府要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所以1999年时,贾国龙就挥师北上了,承包了办事处边上的金翠宫海鲜大酒楼。好运依旧没有眷顾他,不到四个月,又赔进去100万,这回他算是死心了,再也不做海鲜了。北京这酒楼放着也不是个事,他干脆一顿整修,做回西贝这个品牌,改为卖家乡的莜面和羊肉,专卖西北菜。 

  当时北京做莜面的店不多,市场前景还不错。但本来这个店是为了做宴会厅的,足有2000多平米,莜面,羊肉和土菜压根就没办法支撑酒楼。但贾国龙偏偏要做,还要往贵里卖,一碗内蒙卖2元的莜面在北京卖18元。怕水土不好,他就从内蒙运水过来,怕设备不行,就从德国进口,等到面做好了,为了迎客上门,贾国龙花了10万请蒙古歌唱家德德玛做代言人,先后在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和北京电视台投放广告,打响知名度。没想到如此一来,人流立马往店里涌,不到3个月,西贝的日均流水从2万增长到4.5万。到2004年底,西贝的营业额就突破了1个亿。紧接着又相继开了回龙观店、颐和园店等5家直营店。截止到2010年,每年营收就有7亿。 

  西贝走的是“小而美”路线,所有店面控制在300~600㎡之间,装修风格统一,中央厨房,散台,红台布配白餐桌,和西贝品牌logo取色一致,可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直观印象。在菜品上,西贝保留精品,拉着所有主厨,在包房里关了3个多月,将店里的80多道菜一一试吃,所有人通过,这道菜才能上桌。并且为了加强消费者对菜品的印象,几乎每道菜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挂面、糕点、菜品设计等等,有可能还是唯一的故事,这种唯一性能给用户极好的体验,换句话说,这可是天下独一份,要想吃这道菜就只能到西贝来。 

  西贝的成功源于贾国龙的折腾,他以特色菜,特色店,特色服务征服了无数消费者。这种敢于折腾的心态造就了西北的成功,也征服了食客们的味蕾。 

  (编辑:王焕宇)